溫哥華華光雷藏寺的蓮慈上師曾回覆Lawrence Waifung:
關於朋友問你:“你是佛教徒,為什麼你可以吃肉”的問題,謹以師尊開示答汝。
(一)師尊在沙巴雷藏寺的開示如下:
葷素在經典中:
「阿含經」有提及。
「楞嚴經」與「梵網經」註明最清楚。
可惜的是,「楞嚴經」與「梵網經」被佛教學者「呂澄」,列名為二本最大的疑偽經之中。
釋迦牟尼佛時代,出家人不舉炊(自己不煮食),完全出外托缽,托到什麼就吃什麼。(事實就是如此)
所以釋迦牟尼佛什麼都吃,十大弟子什麼都吃,五百羅漢什麼都吃。
釋迦牟尼佛最後一次受供,是接受鐵匠「淳陀」的食物供養,其中有腐敗的肉,佛陀一吃,便知道示寂的日子到了,於是就在拘尸那迦羅城的娑羅雙樹間依著法性進入涅槃。
我(蓮生活佛盧勝彥)強調:
釋迦牟尼佛絕對不強調素食。佛教不是素食的宗教。
反而佛陀的反叛弟子「提婆達多」,他強調「五法宣言」:
一、穿著衲衣。二、每日一食。三、不食葷腥。四、不受招待。五、安住草菴。
釋迦牟尼佛是「隨順」。祂自己吃魚肉。
而「提婆達多」是用苦行來迎合人心。最早提倡食素的人,是反叛弟子「提婆達多」。
而在中國,提倡素食的是梁武帝「蕭衍」。中國和尚吃素,是梁武帝下的詔書。(約在一千四百年前)
我告訴真佛宗的弟子:
葷是生命,素也是生命,同是生命,不可分彼此。吃葷吃素,隨自己意思。
真佛行者,在吃之前,要觀想、持咒,葷素皆一樣要供養。密宗並不強制自己的弟子吃素。
我認為,「超度」最重要,「供養」最重要。有乙偈,釋迦牟尼佛,講得最清楚:
一口清淨水。
八萬四千蟲。
假如不持咒。
如同殺眾生。
(二)蓮生活佛開示「吃葷與吃素」〈轉摘於 盧勝彥文集—永恆的北極星〉
我告訴弟子:葷是生命,素也是生命,同是生命,不可分彼此。
吃葷吃素,隨自己的意思
真佛行者,在吃之前,要觀想、持咒、葷素皆一樣要供養。
密宗並不強制自己的弟子吃素。
我認為,「超度」最重要,「供養」最重要。
為慈悲而殺生,生可殺,為慈悲而吃葷,葷可吃。這要看你自己行者的出發點,你修行的人出發點是慈悲、跟不慈悲如此分別而已。
事實上,只要把它的靈魂超度了,牠的那些肉呢,就是等於植物一樣的東西,就是一種物質呀。在佛的眼中,其實真正的道理是沒有葷跟素的分別。在佛的眼中也沒根本就沒有殺生與不殺生的分別。其實只有慈悲跟愛的分別,就是慈悲跟不慈悲的分別。
我個人不反對持長齋,但也不反對吃葷食,最重要的是,隨順自己的緣起,你的緣起是素的,就吃素,緣起是葷就吃葷,完全隨順眾生,為了廣弘佛法,我個人主張,葷食、素食均隨自己的意。
是不是佛教徒一定要吃素?我覺得這是佛法次第的問題。隨個人的習性,隨個人的意願,不要勉強,完全由大家自己去選擇,你自己喜歡吃素你就去吃素,這樣自然而然的修行是比較好一點。
否則,將來佛教方面,會分成驕傲的吃素派,和自卑的吃葷派。吃素的就會驕傲,吃葷的就會自卑,搞了半天,一個是驕傲的,一個是自卑的,其實,都不對的。所以,在佛法的次第上,在你能夠超度了這些眾生的時候,應該是吃葷吃素都一樣的。
我們宗派雖葷素不忌,但是我們是戒殺生的。不可殺生,還要放生。不但要放生,同時也要加持經咒,即唸經和持真佛宗的咒語去加持這些生物,讓牠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金剛上師,給牠們做四皈依,再唸經咒加持牠們,使牠們能獲得重生以後還結下佛的種子。
太愛錢,就是「葷」。
太重名,就是「葷」。
生氣暴怒,就是「葷」。
太重慾,就是「葷」。
凡事不執著,就是「素」。
「葷與素」不在於物質上的東西,而是重在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