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_nav type=”three-up” float=”left”][tab_nav_item title=”觀望篇” active=”true”][tab_nav_item title=”入門篇” active=””][tab_nav_item title=”疑難篇” active=””][/tab_nav]
[tabs]
[tab active=”true”]
為了使人生有確定的目標 ,人的一生起伏不定,喜、憂參半,大部分時候苦多於樂,要如何才能在生命的路途上尋找指引的標的?唯有信仰能使人茁壯、增加無懼面對風雨的能力。
釋迦牟尼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佛」這一個字,有體、有用。從它的本體上說是「智慧」,從它的作用上來講是「覺悟」。佛教在我們世間的目標,一直到往後的目標便是「斷煩惱、出三界」,祂殊勝的利益,不可思議、不可思量。所以大家要認清楚,佛法是教學,是真的能讓我們得到真、善、美、慧,永恆真實幸福的教育成果。
能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成就者,稱之為佛。而「法」就是達成佛果的方法。佛法可以令苦者得樂,令迷失者得以悟道,能夠由凡人經由修持成聖的方法就是佛法的殊勝之處。我們若能精進修持,定能絕思慮,去纏縛,度生死,得自在,而成等正覺。其實佛法存在人的日常生活中,行者必須用智慧去關照及體悟。
蓮生活佛說:「如果以方便來說,能夠去除貪、瞋、癡的,無不是佛法。」
佛法有大、中、小嗎之分嗎?
蓮生活佛說:「通達般若與大悲無二,是大。了解有,了解無,了解空,是中。知因緣果報、是非、善惡,是小。」
「普天下,事事人人,全是佛法,因為不管任何人,任何事,全是教導我們成佛涅槃之道,不管是善惡、是非、好壞、對錯、正邪,全是佛法,不是嗎?」
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明佛的智慧,「無知便是全知,無能即是全能」。無知並不等於什麼都不懂,無能並不代表沒有力量。有和無其實是一體的兩面,有存於無,無含容有;唯「無」能涵蓋全體,「有」則不論是多麼深廣、遠大,都是有限的,不能涵蓋一切。所以對眾生而言,佛其實還是不能改變眾生的業力,只能夠以教化眾生靠自己努力來改變他們的命運。
記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句佛陀的教導嗎?即使你的心在一切時中能夠做到百分之百的好,只算實現了「眾善奉行」,不過是真實佛教的三分之一,最多能令你獲得人天福報,未來能到天上去享福。福報享盡仍然墮落輪迴,不能免除惡報。
佛教是一門教育,教導我們提昇本身的品德和靈性。我們學佛是學佛的圓滿清淨德性。學習如何「自淨其意」,學習為什麼要「自淨其意」。蓮生活佛說:「學佛的人,要記得「理」跟「事」一定要互相配合。否則你說﹕「我不必學佛,我也不必修法,我心好就好」,這句話﹕「我心好就好」「理」上說得通,但事實上你的人是不是真正心地好呢?事實上的表現,並沒有像「理」那麼好。所以,「理」「事」一定要圓融。「理」上講得通的,事實沒有配合,這樣子不可以的。所以,「理」上講得通的,事實要配合,才算圓融。」
建議您深入了解學佛的要義:
不必。相傳六祖慧能家中貧困,自幼失學,聖者目不識丁,但對佛祖所傳悟性心法了然於胸。同樣的道理,對於沒有機會上學受教的眾生來說,雖然不識佛典,但只要處置一心,終生持誦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則同樣證悟有期。有深厚的文學教養來學佛固好,若是沒有機會讀書識字,同樣也能學佛,同登淨土。
真佛宗是藏傳佛教的的一支,具有紅教、黃教、花教和白教的傳承及修行法門,一言以蔽之,真佛宗是密宗。但真佛宗融合了道教(瑤池金母、清城派)與佛教顯宗(淨土宗)的傳承與修行方法,準確的說真佛宗其實是「道」、「顯」、「密」合一的新興宗派。又因真佛宗的創辦人蓮生活佛盧勝彥來自台灣,因此真佛宗具有台灣宗教特色,包括尊崇天上聖母媽祖娘娘及焚燒金紙的習俗,因此近年來宗教學者將真佛宗定位為「台灣本土化的密宗」,並成功推向國際,於數十個國家中有皈依弟子自願發心成立道場宣揚真佛密法。
真佛宗是一個重證驗的宗派。真佛密法是殊勝的正信佛法,具有顯密的極致,把神秘的密宗,變化成簡易的儀軌,落實在佛教徒的信仰之上,用一日一修,促使鬆散的佛教徒,有規律的追求極致的精神境界。
是的,真佛宗是正信佛教。真佛宗是依照釋迦牟尼佛的教導,開示「解脫生死」、「因果輪迴」的道理讓大眾知道,所以是正信佛教。
真佛宗確實與一般密宗略有不同,由於蓮生活佛知了三世因果,確悟自己的法性身是西方極樂世界摩訶雙蓮池的大白蓮花童子,不但確悟,而且親證,因此,「真佛宗」的淨土是摩訶雙蓮池的淨土。「真佛密法」有蓮花童子相應法(上師相應法),是其它密宗所無,這是「真佛密法」最大的特質之一。
基本上的修持法實無不同之處,只有小部份的差異,這是旨趣不同之故。
譬如:傳承上來說──
真佛密法的傳承對「大日如來」、「佛眼佛母」、「蓮花童子」、「蓮生活佛」,觀想成一個大系,都以蓮生活佛為根本上師。
對「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彌勒菩薩」、「蓮華生大士」,觀想成祖師成一大系。
其修持法儀軌及祈禱文,大抵相同祇有小部份不同而已。真佛行者如果仔細的研究,必可發覺,基本上各教派的修法都一樣的。真佛宗的果地在「摩訶雙蓮池」,因此,特別殊勝的。
真佛密法是真實微妙,至真不變,有真實的密法(由四加行法開始修),有真實的宗旨,以「唸咒成佛是真宗」,因為真佛是一種內在的智慧覺悟。真佛無形,真佛恆住 ,真佛無名,真佛真靜,真佛自然,真佛涅槃 ,真佛無上,真佛大神,真佛大明,真佛無上,真佛無等等。真佛無貪、瞋、癡,真佛無煩惱,真佛不生亦不滅,真佛光明清淨。
真佛密法的法力,已包容了密教的大要,不但濃縮,而且發揮的淋漓盡致。此一有節奏的修練法,全部融入密教的口訣,在一日一修中,產生潛移默化之功,轉移在日常生活裡。這種修練法,表現得樸實及平民化。
真佛密法,藉著「手印」、「觀想」、「持咒」而進行,做佛的姿勢,想佛的形像,說佛的心語,這正是一種「觀相禪定法」。再說,表面上的手印、觀想、持咒,不是祗有形式,其中蘊涵其心要口訣,這是由真得的上師才能言說口授。
修「真佛密法」的行者,一定是皈依真佛上師者,其基本心理一定對蓮生聖尊有基本認識及信仰。
真佛行者一定是相信因果及輪迴,對世間的一切苦能明白,有了決定修行解脫煩惱的心。
真佛行者的心理,是想圓成一切佛道。自覺而覺他,自度而度他,自利而利他。
在金剛乘來說,根本上師及真佛行者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親密的,因為真佛行者與根本上師之間有「三昧耶誓約」。
這當中有戒律,是「事師法五十頌」,表現了極大虔敬的關係。也可以如此的說,真佛行者的開悟,都來自於根本上師的加持力。所以修法的心理準備,是傳承之首,把根本上師當成佛來奉侍,根本上師就是不折不扣的佛。
心理上,要認為根本上師是「佛」、「法」、「僧」的總持。根本上師包含了全部,這樣子的修持「真佛密法」,才會有成就。
密法儀軌由於大抵相同,但真佛密法完全是佛法中最基本的「心要」,是把「心要」完全沒有保留的呈現了出來。真佛密法已把佛法傳統的執著包袱丟棄,所以其儀軌清晰,修持功效大,其適合現代人修的原因如下:
一、相應迅速。
二、條理分明。
三、呈現心要。
四、去蕪存菁。
五、背景現代。
六、無傳統執著。
真佛密法把佛法可以說濃縮成了現代形式的: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沒有任何條件。只要對真佛宗投緣,心生歡喜,你就可以皈依。
任何人只要是自願的都可皈依,因蓮生活佛發願不捨一個眾生。
蓮生活佛盧勝彥度眾一律供養隨意,從來沒有規定過多少價錢的。
皈依的含義,就是皈向,依靠,救度。 皈依就有如進入一間學校,登記成為正式學生的儀式。皈依是認定一位可以讓我們解脫生死的師父,願意接受他的教導,成為他的弟子。「信仰」是人類精神上的依止和目標,「皈依」是跟隨師父的教導或教誨去修行。
蓮生活佛盧勝彥說:「學佛一定要拜師父──
要懂得三皈依的至理:
皈依佛──是皈依如來的智慧,學習佛慧。佛慧就是覺。
皈依法──是皈依佛所說的法,方法如地圖,有地圖才能達彼岸,得到正覺。
皈依僧──是皈依真正懂得佛法的指引人,這個師父能指引正確的方向。也就是「明心見性」的師父,見道的聖賢僧。
我們佛弟子學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才是正確的。
學佛的人,若不皈依師父,就如同盲人摸象,很難到達彼岸的。
學佛的人,若不皈依師父,自己學佛,要明白佛理太難了。
自己讀經,誤解者多矣!
無師自通,很難!很難!」
一定要皈依蓮生活佛盧勝彥,才能修持真佛密法。沒有皈依,無法獲得傳承加持力,修法的力量自然也只能獲得一部分,更不能相應成就。就如同大學上課接受旁聽生,但他們不算正式註冊,不能獲得學分,教授自然也不會指導,更不可能獲頒文憑,這是一樣的道理。
佛宗戒律有五戒、密教根本十四大戒、事師法五十頌,如果是在家弟子,受了在家菩薩灌頂是要守在家菩薩戒。
宗教信仰是各依因缘,應以平等包容內對待其他宗派,各宗派教義略有所別,但其宗旨乃是勸導世人。不應該有衝突。
學習真佛密法就一定要皈依真佛宗,才得到真佛宗的傳承加持力,修法才算是如法。
蓮生活佛,俗名盧勝彥,一九四五年農歷五月十八日誕生於台灣嘉義後湖牛稠溪畔的雞舍,畢業於測量學校,取得工學士位,並在軍中服務十年。早期作品主要以散文,詩歌,評論為主。他一生專心實修佛法,創立真佛宗,也寫了超過二百本書。內容是他從凡夫修到成佛的心路歷程與修持方法。皈依的弟子已經有五百多萬。
蓮生活佛具足十德圓滿的真正大持明金剛阿闍黎。蓮生活佛教導眾生無上智慧的口訣。皈依蓮生活佛盧勝彥的人,受到活佛的大加持力,入真佛密法之中,一定獲得「無漏的智慧」,可證佛果。
蓮生活佛盧勝彥在世間具備了密教四大教派的傳承:
白教———十六世大寶法王卡瑪巴
黃教———吐登達爾吉上師
花教———薩迦證空上師
紅教———了嗚和尚及蓮華生大士
蓮生活佛存有各教派的傳承信物。蓮生活佛以大事因緣來到人間,從凡夫身開始,一步一脚印的次第修行,去實修實證,直至修持證悟「即身成佛」。更立下弘願「粉身碎骨度眾生,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於1985年七月五日(農歷五月十八日)正是活佛的生日,蓮生活佛證得「不死虹光」成就,这時有百萬空行母歡呼讚嘆!「不死虹光」成就,即是「無上正等正覺」(或稱「即身成佛」)。
蓮生活佛與藏密有極深的淵源,是過去密教祖師轉世再來。四派的許多法王、活佛皆尊崇蓮生活佛,讚嘆蓮生活佛修行的境界與力量。有些活佛甚至皈依蓮生活佛,接受灌頂和加持。蓮生活佛若沒有獨步當世的證量,如何能令一班西藏高級轉世修行人心折於一位漢人法王?
於顯教的傳承,蓮生活佛曾先後皈依印順導師、樂果法師、道安法師。並受菩薩戒於南投碧山岩寺,戒師是賢頓法師、慧三法師、覺光法師。課儀師父是善賜法師和上林法師。
於密教在人間,蓮生活佛擁有藏密四派傳承:
白教———十六世大寶法王卡瑪巴。
黃教———吐登達爾吉上師。
花教———薩迦證空上師。
紅教———了鳴和尚及蓮花生大士祖師親傳(禪定中)。
總持寺派———普方上師。
皈依蓮生活佛和皈依佛陀不同之處在於佛陀己入涅槃,遺留下來的顯密佛法經典,多達千萬卷,還有許多深藏在龍宮中從未面世。可說終生亦無法知曉全數佛理,遑論參詳,理悟、實修、證果。若是大根器之人或有幸得到大善知識指導,尚能認識最適合修習之法門,或最速獲得成就之道路。
蓮生活佛盧勝彥是古佛依一大事因緣降世度化眾生,是當代明心見性、開悟成就的大善知識,更已得釋迦牟尼佛授記成佛,佛號「華光自在佛」。皈依蓮生活佛門下,有真佛指引,以現代的語言文字,簡化儀軌,濃縮要義,能夠按照蓮生活佛自身成就的過來路,配合傳承加持力,精進修持而達到即身成佛的境地。
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佛陀千年前說法用印度語,而蓮生活佛盧勝彥說法用華語,所以華人都聽得懂。而且蓮生活佛講經說法生動活潑,使人感覺興趣盎然:「我說法、寫作的方式跟人家都不同,因為他們是一板一眼,而我是用「不是佛法的佛法」去說法,其實裡面也有佛法,還要讓人家能夠接受。如果台上的法師坐得很端正,講話一本正經、一板一眼,那在台下的人就容易睡著;所以,我就是隨地取材,很快樂、自然地講經說法。」
皈依真佛宗的弟子有五百眷屬諸大菩薩眾常來護持,龍天護法及三十六善神均來擁護,守護行者,令行者不受其他災難。
蓮生活佛寫有將近二百本修行著作,將一生修行心得都寫在著作之中,蓮生活佛說過所有的著作都是教弟子,除了敬師、重法、實修之外,還須修學無事、無心、自然、隨緣、放下執著,這些解脫之道。
蓮生活佛盧勝彥的示現證明。一、現圓滿相。二、虹光成就。三、梵穴一洞。四、大智成就。五、山巖傳寶藏。六、八字公開。七、超度成就。八、賜福替代。
蓮生活佛曾說;這世間上的人,如果依止我,皈依我,依從我,就是依止一位真正的金剛上師,我確確實實可以教他們成佛。如果有人確實依止蓮生活佛教導實修,總會有明心見性開悟的一天。今天在真佛宗內已有數位出家及在家的弟子經蓮生活佛認證為明心見性、已開悟的修行人。
灌頂有三種意義:
清淨:把過去身上的業障消除。
加持:根本傳承上師修行的法力灌注在你的全身。
授記:最重要的意義是「把佛的意識種子放入弟子心田中,因緣成熟之後,就會開花結果」。
密宗戒律規定,一切密法包括經、咒、儀軌,甚至本尊形象,若無師父灌頂,則未得允許及教授,因此不得觀看,不得學習,不得修持,違背者犯盜法罪。
蓮生活佛說:「灌頂是什麼?灌頂就是執照。沒有灌頂是不能盲修瞎練的。」
就是你寫信來求灌頂,不論是那一個時間,那一個地點,你人在那裡,蓮生活佛在法面前一樣做召請。召呼你的名字,你的地址,祈求護法空行 ,空行母,空行勇父,持箸灌頂水,這一種灌頂叫做「遙灌頂」。
真佛密法是融合了道,顯,密。蓮生活佛將多年實修密法由凡夫到證悟佛果,所經歷的心得及心要,完全没有保留呈現出來〔文集、說法〕。以密宗方式修持,也運用了道法濟世,及顯教的戒律及佛理,適合任何宗教信仰的人修持。
此二經具有較特殊的傳承。以高王經來說,蓮生聖尊自廿五歲蒙金母開啟佛學大門起即日日誦念不輟,只因此經有大神力故,師佛一生成就殊勝,故魔考亦大,但每逢災難時,由於高王經的大威神力,每每皆能助尊者逢凶化吉,所以師尊對高王經非常推崇,也鼓勵眾生常常持誦。
而真佛經,乃聖尊在入三摩地時,由於佛菩薩帶領至摩訶淨土,讓師佛明白自己的過去、也預見真佛宗的未來,在同時,真佛經便從尊者的甚深意識中一字字、一句句自然地流露出來,故能著於文字普傳後世。也就是說,持誦真佛經便是憶念三根本,也是將來往生摩訶淨土的資糧。
想皈依真佛宗,但所住的地區卻沒有真佛道場。可寫信遙灌頂皈依的。其方式如下:每月農曆初一或十五日,早上七點(以當地時間記算),面向東方(太陽升起的方向)。恭念四皈依咒:「南摩古魯貝。南摩不達耶。南摩達摩耶。南摩僧伽耶。蓮生活佛指引。皈依真佛。」三遍。念三遍拜三拜。(一次即可)。
而後將自己的「姓名、地址和年齡」,及附上隨意供佛費,註明是「求皈依灌頂」,然後寄到美國的「真佛密宛」。蓮生活佛每逢在初一或十五,便在「真佛密宛」舉行「隔空遙灌」的儀式,給無法親到的弟子遙灌頂。然後會給大家寄上「皈依證書」及上師法相,同時指示從何法修起。這即是取得「蓮生活佛」的傳承。
蓮生活佛盧勝彥「真佛密宛」的地址︰
Master Sheng-Yen Lu
17102 NE 40th CT.
Redmond, WA 98052-5479
USA
真佛宗根本上師盧勝彥是真佛宗的創辦人,也是傳承人。他將畢生精研佛法,天天實修,精練的成果,一一傳授給真佛弟子,因為真佛密法的殊勝,皈依真佛宗的人日日增加,目前真佛弟子遍佈全世界各地,為了方便利益眾生學習,根本上師慈悲封授眾「弟子」為「上師」,延續真佛正法,普度眾生。根本上師是「傳授佛法」給我們的師父,稱「傳承上師或根本上師」,真佛宗「上師」是代表「根本上師」把法傳出去的,稱「上師」。
皈依蓮生活佛後,是不可以皈依其他宗派的師父(但是可以聞法)。密宗是很要尊重傳承上師,如果再皈依別宗派的師父,將失去真佛宗的傳承。
加持是由根本傳承上師修行的法力,灌注在被加持的人身上,用其功力直接幫助被加持的人,令他們安心。蓮生活佛比喻,加持就像你在擊出棒球時突然來的一陣風,將球吹的更遠了。但是用力揮棒還是要靠自己。
加持的功能,來自咒力,願力和心力。這是依加持者功力深淺,使得被加持物的時效有長有短。加持只是一種方便,不是根本辦法。
蓮生活佛書籍系列-開示,神變,堪輿,旅遊,哲思,般若等。應從哪一本讀起?就要看讀者的興趣了。
真佛宗世界各地都有華光功德會,濟助任何有需要的眾生。
台灣有任何災難,有北區、中區、南區等三個真佛宗華光功德會,及時趕赴現場救災救難,捐贈物資,建橋鋪路,還有做社會公益,獎助金,捐贈警備車,消防車等公益活動。
在西雅圖,西雅圖雷藏寺去年捐款美金8千元給華盛頓大學東亞圖書館,贊助台灣漢學資源中心,列捐款第2名。而且歷年來都贊助西雅圖的「為米而走」Walk For Rice慈善活動。今年,給「為米而走」捐贈美金3萬元,並列團體及個人募捐第一名。
蓮生活佛盧勝彥本人也於2009年成立了盧勝彥布施基金會,長年撥款補助西雅圖當地的慈善及關懷弱勢的機構。於2008-2014年間,在贊助健康醫療,教育,蓮花獎學金,賑災等方面共捐贈近美金150萬元。每年大約有美金25萬元的善款捐助。今年尼泊爾賑災重建的捐款突破美金13萬元。
真佛宗的香港華光功德會在中國甘肅省也已經建造4萬多個集水窖,「點滴是生命」令偏遠的地方的人有水喝。中國大陸各地有急難,香港華光功德會都會及時趕赴災難現場捐贈賑災物資。
聖尊蓮生活佛盧勝彥說:「哪裡有困難我們就在哪裡,這就是菩提心。」
接受台灣記者訪問時,蓮生活佛回應:「我曾經講過,弟子們不用供養師尊,你只要拿供養師尊的錢去做善事,就是在供養師尊、供養佛菩薩。所謂弱勢,就是他們的能力不夠,需要別人的幫助。台灣的弱勢團體很多,不能一黨獨大,一黨獨大就會變成「托拉斯」(英文為Trust:意喻企業居主導地位,而壟斷市場),應該要均富。強的要幫助弱的!有錢的要幫助沒有錢的!所以,我們華光功德會、台灣雷藏寺和密教總會都時時在做這樣的工作。」
[/tab]
[tab]
佛教徒禮拜佛像,常讓人誤認在膜拜偶像。據佛典記載,佛像造像的緣起,是在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因為佛陀到忉利天為母說法三個月,人間的弟子思念佛陀,所以塑造了佛的聖像來供養,目的在於藉由對聖像的虔敬供養,以信仰的力量感通佛菩薩的悲願,因此以聖像做為致敬的對象;若沒有聖像,便沒有可做為禮拜、供養和恭敬的對象。
佛菩薩像是佛教徒的修行工具,因為佛菩薩的感應遍在,通過此類的修行後,便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和佛菩薩的感應,並且藉由對佛像的恭敬,來成就自己的品格和德行。所以,當在禮敬佛像時,最重要的是在於信心、虔誠心和恭敬心的感發。
而真佛宗的壇城會供奉這麼多佛菩薩,也是因為蓮生活佛示教,一等於多、多也歸於一,所有佛菩薩的法身都是一體,都是「真理」,也都要普同尊重。佛像也是「借假修真」的一種體現。
這正是「真佛密法」的「羯摩法」,是入世的修法。 息災──息滅災難及厄運。 增益──增加福份及利益。 敬愛──人際關係圓滿及家庭婚姻合和。 降伏──使對方屈服於自己。 真佛行者祇要守住真佛宗的戒律,這四個羯摩法均會得到相應成就。不但如此 ,可以滅除極重的罪業,甚至永遠不墮入地獄之中,同時有天上界的眾神聖守 衛及護駕,等於自己也具有神通威力了。 這是: 真佛密法難思議。 神通功力更卓絕。
融入天地水火風。 魔怨自然也消殞。
很多人均問到這個問題,其實觀想是一種「心理技巧」,這是要依靠長時間的訓練,其程序是「調身」又「調心」,運用「意念」。
這運用意念是「生起次第」。
而禪定就是「圓滿次第」。
我們如果明白「止觀」的道理,對「觀想」就更容易明白它的道理。
蓮生聖尊以為,我們要常常看欲觀想的本尊,仔仔細細的印在腦海之中,從微細去觀看,而在打坐中,就向內觀之,很微細的微細展現,這是真正的在「做法」了,而這個法正是無形禪觀。
當然觀想有很多不同的層次,這全是長久訓練技巧的問題,這在觀修之中,每一個行者會漸漸明白奧妙之所在,到了容易顯現的時候,這個困難的觀想就自然不是問題。
此與各人本願有關,如地藏王菩薩所發的誓願是「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不願早成佛道,而願先度一切眾生,故迄於今,仍是菩薩身分。
真佛弟子在飲食前必須先唸文殊師利菩薩往生咒七遍:「嗡。阿貝拉吽。堪渣拉。梭哈。」,觀想佛菩薩放大光明接引眾靈往生淨土。超度之後,再觀想所有的食物變化佈滿虛空,無盡無量。全部都先上供根本傳承上師、諸佛菩薩、護法天神眾及供養六道眾生。唸三字明「嗡。阿。吽。梭哈。」一遍後即可開動。
上供根本傳承上師、諸佛菩薩、護法天神眾是代表佛弟子的虔心依怙,而供養六道眾生是為了與眾生結善緣,召請他們共同來護持正法、守護行者。
真佛宗創辦人蓮生活佛,祂的前身便是阿彌陀佛淨土裡摩訶雙蓮池中的大白蓮花童子。是故,上至聖尊蓮生活佛、下至一般在家弟子,所有真佛宗弟子都是蓮花童子的化身,今世不論是何人種,也不管是否貧富貴賤,大家都是蓮池家庭裡的兄弟姐妹,所以我們的法號第一個字都是共同的「蓮」字。
在密教一切成就功德都是來自根本上師,須皈依具德金剛上師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故稱四皈依。
「壇城」簡單的說,就是「聚集的道場」,其最主要的意義,是自己能在這淨室之中,好好的每日安安靜靜的打坐修練,不受外人的干擾。本宗規定,每日最少一修。這「壇城」就是修法的地方,也就是供奉菩薩諸尊的地方。
「壇城」為何必要,因為初修行的人,靜坐修法,以「安靜」為要,而且供奉諸尊,一見勝妙莊嚴,也會心生歡喜,樂於在壇城久坐。「壇城」的建立,更利於觀想修法,有「壇城」等於有一個方向。
蓮生活佛盧勝彥說:如果弟子沒能力設立壇城,可在房間清靜的地方,先念淨法界真言「嗡。南摩。梭哈。」三遍,弟子可觀想出一個壇城,按照法本的儀軌來修。
「四加行」是密教的基礎。(1) 就是「大禮拜」,做大禮拜也可以練自己的身體。(2) 就是「大供養」。做「大供養」 表示你的虔敬,對佛菩薩、金剛護法的虔敬。(3) 就是 「四皈依咒」,是堅固你跟 「上師、佛、法、僧」信心的方法。(4)就是「金剛心菩薩法」。
到真佛宗的道場查詢,有沒有這項服務。一般有弘法人員的分堂都有辦的。費用是隨意的。
真佛宗放生法會的地點,都是選擇在放生物與放生的地點都非常近的地方。且事先都考量到放生物居住環境適宜的問題。
地藏王菩薩本願經利益存亡品第七當中有云:「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重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由此可知,有人生前不信佛教,而在臨終時眷屬請出家人作法事超渡,雖然還是有功德,但不及亡者生前就能學佛修行得功徳殊勝。但是我們仍能在宗內許多超渡法會中不斷地為亡者報名,讓他們能夠早日超昇往生淨土。
在學佛前,自己會感覺諸事順暢是因為自己已經習慣了習氣與業力相形之下的生活模式,因此感覺到順暢無阻。但是這並不代表業障不會現前,只是因緣時機未到。而在知皈依修行之後,能知守五戒行十善,伴隨在身邊的業力則會前加阻礙,才會另行者感覺到諸事不順利。此時我們應該要為怨親債主纏身靈水子靈報名超度,再修法時也要觀想和我們一起同修。讓他們也能有福報聽聞佛法,超昇解脫,而成為我們修行上的助緣。
不會,皈依蓮生活佛,即等於在識田中種下佛的種子,這種子便是真佛法脈的傳承,只待行者持之以恆地以「敬師、重法、實修」的法乳加以灌溉,讓其逐漸成長茁壯。
皈依後若未修法、持咒、參加法會,並不會失去真佛傳承,只是延後佛果成熟的時機。除非行者另行皈依其他師父、修持他宗法門,便同時失去了真佛傳承。
每個人相應的境界都不會一樣,都不相同,一個得相應的人,與原來未得相應之前,身心均有大轉變,在心靈方面,則是:由愚痴變成很有智慧,由貪妄變得很清白,由貢高我慢變得很謙虛,由時常憤怒變得很慈悲,由嫉妒變得讚揚,對一切環境的惡劣變得均是感恩。這是心靈上的大得轉變。相應的人至少是:身不動了,心不亂了,氣平和了。
同一住宅居住之人,是否可以各自設立壇城,要端視於其經濟條件。如果經濟條件充裕的話,個人可以依其意願設立壇城。不過同修的力量是可以助長念力強大的,因此如果能夠在一起同修的話,將是更加殊勝。
上廁所時佛牌或念珠不需要脫下來,但要觀想一切清淨。常唸「嗡。阿。吽」保持身口意清淨將是更加重要的。
蓮生活佛認為眾生,各有不同的個性,故以慈悲心開方便法門,設立八大本尊,讓行者選擇自己最投缘的一尊,作為行者的本尊,以便早日相應成就。
要修真佛密法,首先要先皈依真佛宗根本傳承上師-蓮生活佛盧勝彥之後,才能夠依其修行次第來修行真佛密法,時時觀想根本傳承上師住頂放光加持,而且要每日一修。先從四加行法及上師相應法開始修持。
要能做到「發露懺悔」。任何宗教都在教導眾生,要能正視自己過去所犯下的過錯,並且能真心誠意的在神祇面前真心悔過,並時時提醒自己莫再犯錯。否則,今日懺悔、明日再犯!那豈不是欺瞞了自己的良知,也同樣辜負了諸神的眷顧。
需祈請正靈入位,世上除了物質的世界之外,虛空中亦有萬靈遊戲,靈者,上乘者為神、佛,等而下之的則成為鬼、魅,我們一旦皈依佛門,矢志侍奉諸佛,家中若請得佛菩薩金身,必需請弘法人員依照正式儀軌,誠心祈請聖尊、諸佛菩薩聖靈降臨入坐,否則,一旦忽於禮儀,隨意開光,或是未經開光的佛像,很容易招來邪靈鬼魅,這對主祈者、對家庭皆非善事。
聖尊蓮生活佛一生崇尚自由、隨緣,在早期真佛宗創辦之初,聖尊並沒有刻意去制定出家的章典及及僧團的責任與分工,但由於真佛宗攝眾能量實在太驚人,皈依弟子廣佈全球,各地道場更在短期之內呈倍數增加,為了因應當時大環境需求,宗內諸多出家法師的弘法行腳又無法顧及各地的因素之下,聖尊非常明瞭宗內眾多道場的急迫需求,於是便觀察宗內修行有成且能承擔大任的在家弟子,授以阿闍黎灌頂,分別賦予弘揚真佛密法的重責大任。如今,蓮生活佛規定上師一職只能由出家眾來擔任。
合於宇宙氣運的正軌, 宇宙的運行常軌,有盈虧滿消、有陰睛圓缺、有強衰盛竭。人生於天地,自然也受著宇宙氣勢運行的支配,是故,任何與人有關的法事(例如動土,結婚,安葬等),也必須與天地的運行契合,如此才合乎自然,合乎正道。
升空合想觀 ,真佛密法的不可思議處,便是時時都是佛法、處處皆有般若。佛弟子家中若有多餘的經書,如果還完整堪用的話,可以送給他人結緣,畢竟,佛法是沒有保存期限,任何時候、地點,都適用於任何人。
若真是經書破損不堪閱卷或是佛像法器業已損壞?聖尊蓮生活佛教導,我們先誠心頂禮諸佛菩薩,虔敬告知問題所在,然後再觀想法器聖靈上升虛空與諸淨土合一,再以金紙在乾淨的火爐中將經書佛像法器火化即可,如此方合禮儀、合於儀軌。
在藏傳佛教的教義中,護法金剛佔有相當大的比例,祂們擔負起護衛佛法、守護行者的大任,時時抵禦魔天的加害及試煉,顧名思義﹍「金剛」有大力、兇悍(內藏慈心)之意,要使護法金剛能保有大威神力,故密教常以烈酒、生肉供養護法金剛、諸天菩薩,以使祂們能有氣力時時護衛佛法、守護行者。
[/tab]
[tab]
真佛宗弟子的壇城,其主尊必須是大白蓮花童子(即蓮生活佛的法身),以明確地突顯其根本傳承的淵源,因為密教沒有根本傳承的加持,就沒有成就。一般人如果没有證悟成佛,若將法相供人禮拜是會折壽而且會很快往生。真佛宗五百萬弟子有在家居士、出家眾及沙瓦崗聖寺及素伯寺的僧眾,更有活佛,仁波切等都供奉蓮生活佛的法相,有的長達二十餘年之久,而蓮生活佛盧勝彥尚健康在世,則足以證明蓮生活佛是俱足十德圓滿,是真佛的示現。
何謂素食?佛說:「一口清淨水。八萬四千蟲。如果不持咒。如同殺眾生。」也就是說,若不超渡,我們平日連喝水都是殺生。植物也有生命及覺知。肉與菜應平等視之。真佛宗不去分別、不去執著吃葷或吃素。蓮生活佛完全隨順眾生的習慣,但是教導吃飯前一定要先恭敬的超度和供養。
在佛陀的「原始佛教」時代,是不舉炊的。完全在外面托缽化緣,施主給什麼都吃什麼。中國到了梁武帝的時候,才下令僧尼不准吃肉。因此吃素的習慣是來自梁代皇帝的命令。
釋迦牟尼佛的本意是:「不貪就是素」。所謂:
眼睛不貪好色美物,就是素。
耳朶不貪愛霏霏之音,就是素。
鼻子不貪嗅異味妙香,就是素。
身子不貪高貴品牌之料,就是素。
意念不貪名,不貪利,不貪色,不貪愛,就是素。
個性不隨便亂講話,言之有物,不亂發脾氣就是素。
素不出只是口,而是眼,耳,鼻 ,舌,身,意。密教「真言」,「手印」,「觀想」,能將「葷」轉為「素」。
蓮生活佛盧勝彥說:「我如此告訴大眾:
若有人堅持「食素」,我不反對。「是捨除食欲」,修清淨行,養慈悲心之法門。
若有人「食葷」,我也不反對,順之導之。
若有人,一回食素,一回食葷,我也不反對。
至於我,無「施」者,無「受」者,沒有「我」,沒有「他」,沒有「葷」,沒有「素」。」
蓮生活佛又說:「不睹葷而生嫌。不吃素而自大。守戒是為清淨。超然名之為聖。」
當然可以 ,聖尊蓮生活佛的無比大願:「不捨一個眾生」、「粉身碎骨度眾生」。聖尊慈悲,祂一生收入座下弟子無數,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只要心香一片,全部都收入座下教誨,不惟如此,即使是沒有實體的鬼魅魍魎、天人修羅,只要發一善念,師佛亦一律收歸授教。 同性戀者也是眾生,只要皈依真佛門下,一律平等受法。
只要心存清淨之念,吃一切供品就無所謂。 恐怕沖犯可唸三字明「嗡。阿。吽。」三遍清淨食物。
真佛宗根本上師蓮生活佛盧勝彥,在一開始受道家瑤池金母(俗稱西王母)於台中玉皇宮為其開啟天眼,引領蓮生活佛入道教、顯教、最後至密教。從此開衍真佛密法至今,蓮生活佛感念瑤池金母的恩澤,故真佛宗的壇城有供奉道家的祖師與佛教的佛像並存。
蓮生活佛的人間紅教傳承上師了鳴和尚(因名號在中國大陸太響亮,到台灣後便化名為清真道長)即是四川青城山道家嫡系真傳的十四代傳人,不只成就神仙,更是佛道全才,圓成道顯密成就。了鳴和尚在內地時有兩位密友,一位就是頂頂大名的榮增金剛上師,一位就是諾那金剛上師。了鳴和尚從諾那上師處習得紅教諸多法門,更有有諾那上師整箱的法本。
了鳴和尚當年隱居在台灣南投集集大山的蓮頭山中,一身玄秘道法與密法只傳授蓮生活佛一人,包括仙學、道藏、佛學、哲學、地靈、符咒丹鼎,靈機神算,先天無極正法,三元九星風水,九轉玄功,天文地理,五遁五術等等,並將清城派道統賦予蓮生活佛。蓮生活佛在道教的秘密道號即是「道教青城派第十五世玄鶴道長盧勝彥真人」。
顯教—依釋迦牟尼佛所說,大小深淺之教法,依教起行,言說顯箸。密教—依大日如來所說,希即身成佛之教法,標示真言,在後世中祕密傳授。
我們從蓮生活佛盧勝彥的書籍來作瞭解:顯教-顯明易懂的教法。密教-深玄幽邃之內證教法,因有奧秘之義,秘密難曉,故稱為「密」。由此可見,密教與顯教的差別,不但「教法不同」,「教義不同」,「皈依不同」,「修行方法不同」。
顯教—學習顯教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
密教—學習密教能圓頓妙覺,信而行之 ,三密相應,可即身成佛。
出家人還是人,外相雖是出家,但內在如還沒有修到正覺果位的時候,還是有貪、瞋、癡的習性存在,故是不適合載裝飾品。但,如果一位真正覺悟者,心性清淨,但為了圆滿眾生心願,載佛弟子贈予首飾品,令贈予者心生歡喜,也是為了慈悲而載裝飾品。
對,佛教是教人看破,放下,不執著。蓮生活佛悲愍眾生在生活上的需要,所以傳授財神法,解决眾生在生活上的煩惱。令眾生安樂生活,再好好誘導迷途的眾生,讓他們明白佛法的真理。
值此佛教「末法」時代,有多少眾生具有大根器、大勇氣、大智慧,能像當年的悉達多太子,「看破放下」皇位及俗世生活,踏上「解脫執著」、「尋求真理」的修行道路?絕大多數的人必須在改善生活後,才願意思考修行的問題。甚至把發財當做佛法「靈應」的指標和願意修行的前提。密宗有一句話,「先以慾勾之,再令入佛道」,正代表佛對眾生無止境的慈愛、悲憫與耐心,也代表了密宗具有大力量,能夠開啟方便法門,能夠快速給予神通感應,接引眾生入佛門。
密教行者如果真正修到一種自在的境界,自自然然獲得神通。但我們可以體悟一件事,所謂神通,非究竟之事,學佛修到有神通,也是平常事。 我們要的,不是踏水逐波,而是自度又能度他的大徹大悟。不為別事,不為神通。只為人生第一真諦的大事而已。
真佛宗的金紙有「真言祕密」的道理 ,比一般的金紙不同。燒金紙其意義全是在借「意念」來修練目自己的「念力」。燒」「金紙」的道理 ,不但攝召佛,也攝召自己的祖先,更使祖先因你的「念力」,而得往生淨土。
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它象徵清涼美德,也表示清淨的功德,清涼的智慧,我們所見的佛像都是以蓮花為座,是代表他们清淨的法身,莊嚴的報身。
佛典有說:佈施有「財佈施」,「法佈施」,故有錢的出錢,有力出力。平常勸人行善,學佛,做義工也是功德。
蓮生活佛盧勝彥金剛上師有三大志願:一、老人院;二、臨終關懷;三、真佛墓園。密教的祖師蓮華生大士著述了一本「西藏度亡經」,此為密教的「中陰聞教得度法」。
蓮生活佛,也曾經說希望在他有生之年,能隨緣幫助將臨終的弟子,為他們做「光蘊遷識法」及「中陰聞教得度法」。如何叮嚀即將臨終的病人,幫助他們寧靜而安詳的放下,光明的迎接「終生」大事。蓮生活佛認為透過對生命更深刻的覺醒和觀照,會讓我們活得更灑脫、更自在,這種自在與安樂是我們身心安頓的基石。
讓我們珍惜活著的每一天,認真的看待生命;在生命的終了,更能認證自心的光明。可研習【臨終關懷-黃金八小時DVD】及報名真佛法會。
所謂:「頭頂三尺有神靈」 ,只要恭敬合掌禮敬可是了。
佛教是主張不殺生,因植物,動物也一樣有生命。如果你行業是以殺生為活,若無法改行業,唯有多持往生咒迴向給曾經被你有意或無意所殺害眾動物靈。更以密法超渡牠們,令牠們早日超昇。
念頭不正,私心太強,名利太重,貢高我慢,心術不良,才會走火入魔。修行人要常常自我觀照,加強利他,看破放下,意念清淨,不會有此境相出現。
佛家強調:「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何故也?放諸四海,一樣生為人身,為何有些地區的人民生活優渥,物質豐滿,人民謙和善良、又擁有優質的文化素養。反觀有些國家,人民普遍貧困,疾疫橫行,戰亂不斷,人命脆弱如晨露?大至國家、小至個人,這些貧富貴賤的差異四海皆然。何必再汲汲去追尋那些形而上的虛渺論理?答案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可以。朱子治家格言有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供品上供先祖,原是中國人對孝道的一種延續,對祖先的思念情愫不會因為他們的辭世而有所差別,那是一種心念的供養。故供品它仍是一個存在的實體,那些要耗費多少人的時間、精力方可成為祭祀的食品,千萬不可浪費物資,更何況,祖先們也不樂見子孫做出漏失福報的行為。
緣」是關係的意思,建立關係稱為結緣,彼此曾有交涉的關係稱為有緣,自利利他的關係稱為善緣,不涉私欲的關係稱為淨緣,造成眾多的善緣與淨緣,稱為廣結善緣。
以佛教論,其方法有三:
一、 經典為佛所說:為阿難及諸聖弟子所撰,自然在起始處必加註「如是我聞」之句。
二、 需合於正道:只要是正信的宗教,經典、章句必然為弘揚正道為要旨。
三、 需以利他主:正信宗教以度眾為職志,故任何經典內容必以利益眾生為主。
要使之有道 ,現代科技對於佛教,猶如虎添雙翼、神龍御雲,雖說佛陀生於二仟五百年前的古代,但佛法的教義並未相悖於歷史的演進,相反的,佛法是最適用於任何世代的人類社會。
科技會帶來便利,同樣也帶來罪惡,但站在佛教的立場,我們卻可以善加利用科技的便利,同時以消弭所有的罪惡。如何善御科技來服務宗教?這是所有佛弟子必需時時研議、推動的課題。
不一定。 這完全要視弟子根器而論,有些佛弟子對讀經有特別的感應,他們能在讀經的寂靜中達到禪定的境界。而相對的,也有弟子能在持明(專一持咒)、護摩(修持羯摩法)﹍等修持方式中得到大成就,不一而足。所以,若認為佛書看多較會進入「文字障」,對修行會有所障礙!這種觀點其實也是一種執著。
修行人最容易犯的障礙便是「貢高我慢心」。諸佛淨土無盡無量,修行法門不可盡數,修行人一旦有所感應,便覺不可思議難思議,便覺自己是天之驕子。這時便容易生起傲慢心,覺得他人不及自己,這都是我慢心在作祟。而另一方面,佛教所說的魔,分為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和天魔。
所謂「魔擾」,其實是由貪、嗔等以自我中心的執著而產生的,我執越輕,離魔越遠;即使人皆難免面對死魔的降臨,對於修行者而言,若能以平常心來面對死亡,死亡就不是魔。行者若能去掉了我執,便不易著魔。
學佛,是學習佛陀一切美好的德行,學習諸佛菩薩所傳下來如何明心見性的無上大法。而佛學,是佛教訴諸於文字和行為的一切智慧,是需要主動被學習的法門。就本質來區分:學佛是一種積極的動態的行為。佛學則是一切被動的靜態的佛門智慧。
其實佛教的教義裡並不太強調輪迴是如何產生?或是探究是否真有其事?因為佛祖當年就已明白,輪迴其實是一種本來就存在的「現象」,而不是由任何宗教所發明的「理論」。
簡單解釋,就物質世界來說,花開就會花落,然後等待下季的花開再落。日昇之後必定將會日落,起起落落、日復一日,循環不息。如果硬要否定輪迴的存在,那麼又將如何否定這些現象呢?
蓮生活佛的聖著中常常提醒世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祂用許多真實的案例告訴我們,因果業力的循環並不會隨著死亡而消失,而是在適當的時候跟隨生命的起始時一起甦醒。
[/tab]
[/tabs]
[share title="Share this Page" facebook="true" twitter="true" google_plus="true" linkedin="true" pinterest="true" reddit="true" email="true"]